2022年3月23日,省增进非公有制经济生长事情向导小组出台了《山东省增进民营经济高质量生长2022年十大专项行动计划》(鲁非公组发〔2022〕3号)。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问:文件制订的配景是什么?
答: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的主要讲话主要指示指挥精神,周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增进民营经济生长的决议安排,坚持“两个绝不摇动”和“三个没有变”,通过增强妄想引领、优化营商情形、加大政策帮助等一系列有力有用步伐,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情形,全省民营经济生长取得了起劲效果。阻止2021年底,全省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311.8万户,较2020年底增添142万户。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424家、瞪羚企业1140家、独角兽企业20家、新跨越民营企业2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57家。
为充分验展民营经济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生长中的生力军作用,有用解决民营企业生长中面临的难题问题,更好助力全省经济稳增添和提质效,近段时间,省增进非公有制经济生长事情向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严酷落实国务院“1+2”增进民营中小企业康健生长的系列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和《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步伐》),在深入开展视察研究、借鉴先进地区履历的基础上,制订了本文件。
问:文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文件聚焦目今民营企业普遍体贴的热门难点问题,提出了推动高质量生长的十大专项行动。
一是开展龙头企业“挂帅出征”引领行动。选树龙头链主企业,加速打造3-5条龙头企业引领的天下级工业链。围绕省“十强”工业特殊是11条标记性工业链的企业,宣布年度“山东省民营企业家‘挂帅出征’百强榜”,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声誉感、获得感和社会影响力。生长总部经济,吸引头部企业,给予定制化效劳。
二是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引发涌现行动。高标准完成前两批157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年度绩效审核目的使命。新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重点“小巨人”抵达150家、50家左右,确保走在天下前线,力争成为排头兵。通过“立异效劳券”等模式勉励“专精特新”企业研发立异,推动平均研发占比提升0.2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开展立异创业能力提升行动。打造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升级版,力争高新手艺企业抵达2.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抵达3万家。制订实验支持大学生立异创业的指导意见,推动生长天使投资。增进立异创业赛事运动效果转化,增进更多优质立异创业项目在我省落地孵化。
四是开展工业生态立异行动。实验工业链稳链固链工程,重点围绕11条标记性工业链,提级推进“链长制”,周全提升工业生态质量。实验“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工程,推动2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与链主企业对接相助、配套协作。实验工业集群能级提升工程,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培育省级特色工业集群20家以上。
五是开展“云端迁徙”数字化转型行动。提升万名数字专员进企效劳效果,对接效劳中小企业20万家以上,直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万家以上。深入实验“云行齐鲁工赋山东”,推动实现企业应用低本钱、快安排、易运维。推进工业APP集成应用,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工业APP 2万个以上。
六是开展“山东制造网行天下·拓展年”行动。推进“好品山东”区域品牌建设,通过“流量券”方法,借助专业平台开展“云采销”。打造“超等工业城”,组织100家以上省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的采购端入驻,开展线上线下采销对接。甄选1000家以上企业的拳头产品开展“千店千品”形象提升运动,受众流量平均提升30%以上,产品销量提升20%以上。
七是开展民营经济全生命周期效劳行动。建强省普惠中小企业公共效劳中心功效,打造山东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一站式”公共效劳平台。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加速全工业链数字化转型?蛊笠抵卫砹⒁焯嵘硕,宣布推广20项省级重点治理立异效果。完善全省优质中小企业生长帮扶机制,推行惠企政策“一键直达”手机端,实现“策”“企”精准匹配、精准落实。
八是开展“三位一体”资源赋能行动?埂捌肼称笪琛弊时势笤硕,组织工业投资路演20场次以上,各市与相关行业100场以上?埂巴肆毙Ю腿肫笤硕,施展省中小企业投融资同盟桥梁作用,分门别类为中小企业提供差别化精准融资效劳?埂疤荽紊鲜小弊逵笤硕,力争年内培育民营上市公司25家以上。
九是开展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攻坚行动。落实好国家和省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通过技改贴息、社保津贴、稳岗返还等方法,对中小企业按划定给予支持。深入做好中小企业账款整理事情。
十是开展情形优化行动。抓好《山东省民营经济生长增进条例》宣贯落实。落实省人大执法检查事情安排,集中组织对各级条例宣传和落真相形举行专项执法检查。勉励有条件的市探索开展民营经济生长情形评价,建设民营经济生长情形支持系统。深化民营经济高质量生长先进县(市、区)建设事情,新建设先进县(市、区)10个左右。